“一核两极四轴”格局!《广州都市圈发展规划》发布
为落实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构建广佛极点带动、轴带支撑网络化空间格局的必然要求,12月20日,广州发布《广州都市圈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到,将以广州为中心,以广佛核心区为引领,以肇庆、清远中心城区为发展极,依托主要交通廊道,构建“一核两极四轴”的都市圈总体发展格局。
一核即广佛核心区,两极即肇庆、清远城区,四轴即广佛肇发展轴、广清发展轴、与深圳都市圈联动发展轴和与珠江口西岸都市圈联动发展轴。
《规划》深入细化了如何从基础设施一体化、创新驱动、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等方面,目标至2030年基本形成空间结构清晰、城市功能互补、要素流动有序、产业分工协调、交通往来顺畅、公共服务均衡、环境和谐宜居的现代化都市圈。
《规划》明确,以广州为中心,以广佛核心区为引领,以肇庆、清远中心城区为发展极,依托主要交通廊道,构建“一核两极四轴”的都市圈总体发展格局,深化与深圳都市圈和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的合作联动,形成核心引领、轴带支撑的都市圈发展格局。
“一核”为广佛核心区,将以推进广佛全域同城化为引领,共建国际化都会区,实现两市全面深度融合,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核心区和全国同城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带动都市圈发展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
“两极”为肇庆、清远城区,将推进肇庆、清远中心城区适度扩容提质,强化与广佛核心区硬软件联通共享,积极承接广佛优质资源要素外溢和非核心功能疏解,加快完善居住、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增强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逐步打造都市圈新动力源和增长极。
肇庆城区建设彰显中国特色、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生态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建设产业联动、空间联结、功能衔接的粤港澳大湾区制造新城、康养休闲旅游度假胜地和宜居宜业宜游宜乐的高品质新都市。
清远城区率先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大湾区重要产业延伸带,探索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创造新时代生态功能区高质量发展“清远经验”。
“四轴”分别为广佛肇发展轴、广清发展轴、与深圳都市圈联动发展轴和与珠江口西岸都市圈联动发展轴。
广佛肇发展轴,将以广州为龙头,向西依托南广高铁、贵广高铁、广湛高铁、深南高铁、广佛肇城际及西江黄金水道,联通广州、佛山、肇庆都市区以及云浮都市区,围绕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重点产业,不断强化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协作,推进广佛全域同城化和佛(西)肇(东)一体化协作发展,深度共建珠江―西江经济带。
广清发展轴,将以广州为起点,向北依托京广高铁、广清城际及北江黄金水道,联通广州、清远都市区以及韶关都市区,深入推进广清一体化,支持清远等地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和功能疏解,支持清远发展先进制造业。因地制宜发展绿色低碳新型工业、文化旅游、纺织服装、健康养生等产业,谋划建设珠江―北江经济带。
与深圳都市圈联动发展轴,即依托广深港高铁、广汕高铁、广深铁路等,深入推进广深双城联动。推动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重大战略性平台和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联动发展。沿东江和狮子洋推进广州东部中心与东莞水乡地区深度融合。促进广州科学城、南沙科学城、中新广州知识城等与深圳光明科学城、东莞松山湖科学城等重大创新平台紧密合作。共同推进广深惠智能网联汽车、广深佛莞智能装备等产业集群建设。
与珠江口西岸都市圈联动发展轴,即依托广珠城际、广珠铁路、南珠(中)城际、广珠(澳)高铁等,深入推进珠江口两岸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共建环珠江口黄金内湾。推动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重大战略性平台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联动发展。加强南沙科学城与佛山三龙湾地区、中山翠亨新区、珠海高新区等重大创新平台对接,协同发展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推动广深港科技创新走廊建设。
规划建设广州都市圈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海陆空交通方式齐备,重大交通枢纽密集。
当前,都市圈内广佛交通同城化基本实现,但与此同时,都市圈内其他各市之间的交通基础设施还处于不断完善过程中,广州与都市圈其他城市之间快速轨道交通联系仍显不足,枢纽衔接疏散效率有待提升。
在这一背景下,《规划》表示,要构建广佛核心强辐射肇庆清远乃至周边地区的高速铁路通道,实现都市圈各中心城区之间1小时通达。
具体来看,铁路方面,将以广佛为核心规划形成多条多向都市圈对外高速铁路通道,辐射带动肇庆、清远都市区,便捷高效通达深圳都市圈及省内其他地区。加快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建立适合粤港澳大湾区需求的城际铁路标准和规范体系,并大力发展市域(郊)铁路。各市交通运营管理上,将探索建立城际铁路与地铁系统兼容换乘体系,推动“安检互认”,支持都市圈多层次轨道交通高效融合。
2022年,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全国第一,广州港货物吞吐量全球第五。《规划》提出,将充分发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广州港龙头带动效应,联动都市圈城市机场、港口协同发展,完善功能配套,形成东南亚4小时、全球12小时航空交通圈。同时,加快推进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广州港20万吨级航道等工程。
打造“两中心”“两试点”“一平台”“一示范”制造业创新平台体系,是广州在制造业方面交出的“成绩单”。目前,广州在超高清视频和新型显示、中医药、智能网联汽车、新型储能、工业软件等领域布局建设了2家国家级和12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其中,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数量居全省第一,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数量全国前三;累计培育16家国家级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397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4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4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3585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和5597家创新型中小企业。
《规划》提到,广州将联合都市圈城市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培育以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智能家电产业集群、汽车产业集群等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集群、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等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在先进制造业方面,《规划》支持佛山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业创新高地,夯实肇庆、清远等地制造业发展基础,巩固提升制造业在都市圈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广州和佛山将支持其他城市推广智能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和服务型制造,推动集群技术创新和工业大数据发展。
此外,《规划》还提到要推动建设产业合作平台。支持清远打造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创新发展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全面统筹“三园一城”协调发展培育发展新型建筑材料、精细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健康等战略性支柱产业。支持肇庆端州区、肇庆新区发展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高端高新产业。结合云浮、韶关在氢能、钢铁、大数据等领域的发展优势,支持两地参与都市圈产业共建。
今年以来,广交会、海丝博览会等国际性大会在广州举办,“首店经济”“首发经济”和新型消费成为关键词。《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商务会展、专业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同时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
立足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将以南沙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建设为引领,着力推进珠三角与港澳制度机制“软联通”、基础设施“硬联通”、科技创新“智联通”、交往交融“心联通”。
具体来看,在规则衔接和要素流通方面,将加快共建“数字湾区”, 推进跨境政务服务互联互通,及金融领域、社保等领域的规则、制度衔接,扩大职业资格互认范围。
在科技创新等方面,《规划》提出要推进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强化与港澳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建联合研究中心、联合实验室,开展前沿技术和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支持与港澳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重大科技设施共享。
立足省内,《规划》提出要深化与深圳都市圈以及珠江口西岸、湛茂、汕潮揭都市圈的交流合作、协调联动。发挥广州都市圈连接珠江口东西两岸区位优势,以广深“双城”联动、穗莞穗中战略合作为牵引,率先推动与深圳都市圈以及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的联动发展。以服务沿海经济带主战场为导向,助力形成“双核(广州深圳)+双副中心(湛江汕头)”为主动力源、沿海经济带为传导轴的区域发展动力系统。
此外,依托与泛珠三角地区合作基础,重点推动珠江―西江经济带和珠江―北江经济带共融共进,打造联通粤港澳大湾区和大西南地区、长江经济带的“黄金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