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门“风补”技艺 催生独特补胎文化
“陆川风炮补胎”是陆川县一块“金字”招牌,它见证并折射出当年陆川货运行业的辉煌。日前,陆川县通过开展废旧轮胎艺术造型作品设计大赛,突出“生态循环、变废为宝”的理念,充分挖掘陆川“风炮补胎”的独特文化品牌,用轮胎艺术改造环境,用美的理念建设生态新陆川
走在陆川县街头,道路两侧的绿化树上,挂着五彩斑斓、造型各异的废旧轮胎,形成一道充满艺术色彩的靓丽风景线;而在陆川县乌石镇的九洲江段河岸,正在打造的“十里河画”风景区,也被许多用废旧轮胎加工创作的艺术品装点得缤纷绚丽。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陆川县曾因人均拥有货运汽车数量之高而名噪全国,成为“有路必有陆川车”的“汽车王国”,当地废旧轮胎也多得惊人。无害化处理和有效利用这些废旧轮胎,一直是陆川人关注的大事。为突出“变废为宝”的环保理念,同时以此为契机向全国推广陆川旅游品牌,提高陆川旅游知名度,日前,由陆川方面举办的“轮行天下·生态九洲”轮胎艺术造型作品设计大赛,正式启动并向社会征集作品。作品要求以废旧轮胎为主要设计载体(可采用花草装扮与彩绘轮胎的方式),体现艺术美和生态环保理念。
走在中国的公路上,处处可见“陆川风炮补胎”的招牌。“陆川风炮补胎”为何如此出名?近日,南国早报记者走进陆川,寻找答案。
陆川华宇物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利森告诉记者,他于1985年借钱购买了一辆东风货车。这是陆川县第四辆个人拥有的货车。徐利森从此开启了他的货运人生。当年道路不好走,轮胎也不耐用,汽车经常爆胎或漏气,一个轮胎由12根螺栓固定,人工使用加力杠卸下来要40分钟左右,费时又辛苦。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徐利森说,1988年前后,乌石镇有个叫亚奎四的人,他的一个朋友曾在矿山工作,主要负责使用风钻钻洞放置炸药爆破石头,后来到乌石镇改行修车。亚奎四的朋友改造了一把扳手,连接风钻钻头以方便拆卸轮胎。“使用改造后的风钻连接扳手拆卸轮胎,总会发出像放炮一样的响声,便起名叫‘风炮’。开始时,风炮并不很好用,几经改进,才变成现在的模样。风炮补胎的优点挺多:速度快、装轮胎牢固、不损坏螺栓和螺母等”。
使用风炮拆卸轮胎,一名技艺娴熟的师傅只需两分钟。徐利森说,当年,风炮补胎技术多在师徒或亲友之间传授。陆川的司机全国到处跑,“陆川风炮补胎”的招牌也就挂到了全国各地,“可以说,陆川的‘汽车王国’催生了风炮补胎,反过来,风炮补胎也助力了‘汽车王国’的发展”。
记者试图找到风炮补胎的发明人。但因为亚奎四已改行并搬离了原居住地,加上一些了解此事的长者已离世,目前还没有找到此人。陆川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莫亚坤表示:“找个合适的机会,陆川县政府会启动寻找风炮补胎发明人的行动。”
记者走进陆川县一家大型汽车修理厂,看到修车师傅小陈正在用风炮拆卸一辆大货车的前轮胎。短短两分钟时间,这个轮胎就被拆卸下来。小陈说,他是2001年在南宁学习风炮补胎。这门技术看似简单,但风炮使用不当就容易伤人,他当时学了半年。“使用时,要用膝盖顶住风炮,避免反作用力打到自己;卸螺母,要根据螺母卸下来的进度把握速度,避免螺母飞出去伤人。”小陈向记者介绍了风炮补胎的一些窍门。
“陆川风炮补胎”为陆川人创造了就业机会,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据徐利森介绍,几年前,他曾寻访过一些在外省从事风炮补胎工作的陆川人。在云南,一名陆川人因擅长风炮补胎,开了一家“陆川风炮补胎”店,生意火红,还把全家人都接到云南生活。
至于陆川有多少人在外挂着“陆川风炮补胎”的招牌谋生,目前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尚无准确数据。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