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尊龙人生就是博!电投游戏

您当前的位置: > 尊龙人生就是博!电投游戏 >

官宣!广东五大都市圈范围定了

来源:未知 编辑:admin 时间:2024/02/22

  12月20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五大都市圈发展规划。规划期为2023—2030年,展望至2035年,为五大都市圈明确发展“路线图”。一组图带你看懂:

  其中,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得到国家发展改革委衔接函复,正式升级成为全国第12和第13个“官宣”的国家级都市圈,此外还有珠江口西岸都市圈、汕潮揭都市圈、湛茂都市圈也揭开“庐山真面目”。

  具体来看,广州、深圳作为“万亿之城”将领衔两大都市圈成为广东经济发展的主动力。根据规划,广州都市圈将以广佛同城作为核心,着力打造广东省高质量发展主引擎、全国高质量同城化示范区、全国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典范区;深圳都市圈则是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增长极、高质量发展先锋典范、开放包容的世界窗口。两大都市圈均承担牵引全省发展的重要任务。

  而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都市圈三大都市圈,尽管从目前来看仍处于起步阶段,但规划仍赋予了三个都市圈的重要任务。

  目前,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经济总量次于广州、深圳都市圈,珠西都市圈的一体化发展,是解决珠江口两岸“东强西弱”、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重要抓手。汕潮揭、湛茂两大都市圈均处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交汇点,是拓宽省外经济腹地,带动沿海经济带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大湾区办主任艾学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广东省已进入城镇化成熟稳定阶段。经过多年实践,广东有条件、有基础、也有必要加快培育发展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等五大都市圈,进一步优化人口和经济的空间格局,增强珠三角、北部湾和粤闽浙沿海城市群内生动力,形成区域发展新优势,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全国前列提供有力支撑。

  广东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长期关注广东区域经济的发展,他留意到此次规划深化了原有的都市圈概念,回归都市圈本质,即不是按照行政边界,割裂市场的态度,而是从构建统一大市场来考虑构建都市圈。例如,不强行将河源与深圳都市圈放在一起,仅将深汕合作区放在深圳都市圈内。

  “都市圈是开放的‘圈’,是市场联系和社会分工更密集的概念。”陈鸿宇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都市圈的提出是为了协调城乡发展,通过动态调整规划不断增强都市圈新内涵,将释放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质生产力。

  截至2022年,广州、深圳都市圈的经济总量已经突破4万亿元,在全国都市圈中位于前列。广州、深圳都市圈既是广东经济的主引擎、核心增长极,两个都市圈也横跨了珠三角和北部生态发展区、粤东地区,面临着如何发挥核心城市带动发展的重要问题。

  具体来看,广州都市圈将探索不同功能区域的协调发展实现路径,为破解广东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作出探索和试验。比如,强化广佛全域同城化,提升广佛极点能级;联动肇庆更加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强化与清远都市区等环珠三角地区的互动合作,最终形成“一核两极四轴”的都市圈总体发展格局。

  事实上,通过广佛同城和广清一体化的建设,广州都市圈打下了坚实基础。接下来,广州都市圈将以推动产业专业化分工协作和数字化转型为导向,推动广佛产业高端化发展,支持肇庆强化产业转型升级和质量品牌建设,支持清远等地主动承接国内外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新一轮产业转移,实现都市圈产业协同联动发展。

  深圳都市圈则以开放、创新为主要特征。规划提出,深圳都市圈将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增长极、高质量发展先锋典范、开放包容的世界窗口。

  值得注意的是,惠州首次被确认为深圳都市圈副中心城市地位。由此,深圳都市圈内部将形成“一主两副一极四轴”功能区。其中,深圳作为主中心,引领带动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东莞、惠州作为副中心,前者将立足“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定位,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后者则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培育壮大石化、能源、新材料、高端电子信息、生命科学等支柱产业。

  此外,深圳都市圈还包括深汕特别合作区增长极,深莞穗发展轴、深莞惠河发展轴、深惠汕发展轴、与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协同发展轴形成空间骨架。

  不过,规划同时提到,深圳都市圈处于“两个前沿”,所面临的外部风险挑战更为直接,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的问题仍然存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问题凸显。

  对此,规划提出,要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积极推动都市圈科学基础设施和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建立服务都市圈、面向全球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同时构建“河套―西丽湖―光明―松山湖”等多个跨区域产业组团。到2030年,深圳都市圈研发投入强度目标是达到5%以上。

  与广州、深圳相比,珠海作为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的核心城市,仍需要进一步提升城市能级和带动作用,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内部仍存在产业协作和创新资源相对不足的问题。

  珠江口西岸都市圈范围包括珠海、中山、江门、阳江四市所辖行政区域。根据规划,将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增长极、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

  在基础设施一体化方面,珠西都市圈将加强铁路、公路、航道统筹规划建设,构建“两横三射一纵”综合交通总体格局,尤其是破解各市交界地区快速路和城市道路存在“断头路”“瓶颈路”现象,对外联系通道仍有不足的问题。在建立协同创新的现代产业体系方面,规划提出构建“两廊三带多集群”的产业发展格局,培育高端服务类、高新技术类、先进装备制造类、现代农业类、海岛海洋旅游等多样化特色产业集群,力争建成5个以上产值超千亿元的特色产业集群。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留意到,上述规划并非就都市圈谈论都市圈,也涉及都市圈之间的互动。例如,广州向东建设“与深圳都市圈联动发展轴”,深圳向西建设“深莞穗发展轴”。同时,广州都市圈将向南与珠西都市圈联动发展,向西实现湛茂都市圈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协作。深圳都市圈则将通过“深莞惠河发展轴”带动粤北发展,向东连接汕潮揭都市圈,向西与中山等城市合作打造跨江发展轴。

  艾雪峰表示,五大都市圈发展不是孤立的、割裂的,是统一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下的联动发展。在编制规划时注重加强广深双城联动,推动广州、深圳都市圈的全方位合作;推动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都市圈主动承接广州、深圳都市圈的辐射带动,加快构建“核+副中心”动力机制。

  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研究员朱元冰则认为,珠江东岸和珠江西岸两条经济带对整个广东省甚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非常明显,通过两条经济带的联动,大家各有赋能、相互协作,真正为实现“再造一个新广东”提供相应的区域层面协同的支撑。

  从经济总量来看,汕潮揭都市圈和湛茂都市圈2022年GDP分别为6591万亿元和7617万亿元,经济总量目前相对较小,汕头、湛江作为都市圈的核心城市也尚未达到超大特大城市规模。

  打造湛茂、汕潮揭两大都市圈背后是出于推动重大生产力布局向省域副中心城市倾斜的考量。不同于广州、深圳都市圈,湛茂、汕潮揭都市圈内部城市的差距较小,因此并不强调中心城市单一的牵引聚集模式,而是侧重交通基础设施、产业、民生、生态环保等各个方面的“抱团发展”,形成优势互补的组合城市,从而实现都市圈内的平衡性和协调性。

  艾雪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以汕头和湛江为中心推进汕潮揭、湛茂都市圈规划建设,打造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增长极,促进和支撑粤东粤西地区两翼齐飞,推动广东形成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格局。

  比如,在湛茂都市圈,临港产业均是湛江、茂名重点布局的产业。规划提到,湛茂都市圈深水港条件优越,拥有七个投资超百亿美元的重大临港产业项目,初步形成绿色石化、绿色钢铁、绿色能源等产业集群。

  此外,规划也强调了湛茂、汕潮揭都市圈在对外开放中的关键作用。规划提出,要全面强化湛茂都市圈与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北部湾城市群及周边都市圈的互联互通。汕头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都市圈的建设也有利于深化东南沿海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经济文化合作。

  随着广东的五大都市圈规划落地,都市圈建设提速,也意味着阻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将进一步消除。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陆铭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分散的决策会导致区域协调效果较差,未来可以探索在市级之上,在都市圈层面设置一级协调机构。比如在都市圈层面,以参股的形式成立政府引导基金,每个城市的税收多少就按比例参股多少,让基金的投向超越城市的本位利益。

  广州都市圈已经提出探索。规划提出,在都市圈内建立跨区域联合招商、共同开发、成本分担、利益共享的发展机制,实施合作区“授权+清单”管理模式,有序发展“飞地经济”,规范推进新区设立及建设工作;联合制定重大项目储备库和跨区域重大合作项目清单,逐步形成以项目促合作的都市圈发展机制和规划实施机制。

  深圳则提出,构建区域间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机制,探索建立跨区域产业转移、园区合作、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分担和产值、财力分享机制、征管协调机制,统筹用于区域协调发展。

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 售前咨询
  • 售后服务